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

讓北鼻個體化

雖然網路上很多人說,買嬰兒床很浪費,北鼻根本睡不久.
可是,我還是很想為小牛準備自己的床.
除了他自己的床,也想仿效西方人的習慣,
讓小牛從北鼻開始就睡自己的房間,
就算半夜哭了~鬧了~ 還是希望讓他能自己睡覺.
雖然會很累,但還是希望能夠試試看!
原因是因為...

希望我能夠讓北鼻從小就被當成獨立的個體在對待!

能不能把小孩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對待,
是自從回台灣工作以來,我發現現代父母們最需要被教育的一個課題.
而我,雖然不敢把握自己能否做到?
(畢竟傳統文化+原生家庭的引響真的是太驚人了!)
但是還是很希望在自己有能力的狀況下做到最多!

很多台灣媽媽會把北鼻放在自己的房間裡,
原因其實很簡單...
除了很多人家裡其實沒有多餘空間之外,便利性也是很大的原因.
加上如果跟長輩同住,
為了不讓北鼻半夜吵到其他人,
在房間可以很快速的處理北鼻的需要.

可是,如此一來...
北鼻的依賴性,對慾望的延宕能力都沒有辦法受到訓練.
一哭就抱~ 一有狀況就哄~
對北鼻和對媽咪來說,都會容易逐漸養成彼此依賴黏密的個性.

曾和外國友人聊過天,
他們對於東方人很多都讓北鼻睡在自己父母房間感到很訝異,
很多都覺得這樣子的話,小孩和父母沒有彼此的空間.
而且等到小孩漸漸大了,
要分房的時候又得花很多時間來處理分房的焦慮.

這樣分離的焦慮,除了小孩有...父母也有!
擔心小孩在自己看不見的時候,受傷了~ 危險了~
只要離開自己身邊,就會產生莫名的恐懼!
慢慢的,黏密小孩變成是父母的需要...
而忘記了....小孩有有自己的想法,也是獨立的個體,也需要自己的空間.

心理學裡有個"客體關係"理論.
簡單的說法是...
小孩在母親體內時,兩人其實是屬於"一體"的.
可是當小孩出生後,
已經從"一體",劃分成了兩個獨立的"個體".
對媽媽來說,自己是"主體",小孩是"客體".
而對小孩來說,小孩是"主體",媽媽也只是"客體".
縱使在一開始的階段需要彼此互助,
也都不能改變這是"兩個不同的人"的狀況.

可是很多時候,父母會忘記...小孩也有自己的意識
會自己想哭~ 自己想笑~ 自己想控制~ 自己想玩樂~
因為忘記了,所以會想掌控小孩的喜怒哀樂,
把小孩當成自己的延伸~
慢慢的..."主體/客體"無法區分了.

處理了學生的困擾這幾年,
我發現和父母的黏密(劃分)是很多心理議題的主因.
父母跳不開想掌握孩子的心態...
孩子離不開父母的支配...離不開父母的過度保護...

沒那麼嚴重嗎?
或者試著想想自己早年和父母相處的經驗裡,
是不是多少都有因為父母對我們過度期待,過度要求而產生的挫折感?
我們是不是都聽過他們說:"因為你是我生的!所以我說了算!"
我們是不是都很常聽見有人說:"父母都希望小孩完成自己的夢想"?
可是....小孩不應該是父母的延伸阿?

上瑜珈課的時候,老師也曾說過
北鼻雖然在我們肚子裡,但是我們還是無法控制他,規定他.
可以試圖和他溝通...和他對話...但也無法要求他何時出生阿!

想想...這不就是把北鼻"個體化"的一種方式嗎?
幫北鼻買床,讓他有自己的空間,
也許只是小事情一件,
但是對我來說,這是一種象徵...
象徵著我會努力的把小牛當成是獨立的小小人來看待!

在成長過程,他或許需要我的協助,扶持,指引,陪伴,
但對於我給他的,他也都有接受或不接受的權利和能力.
我能做的,只是盡我最大的力量,提供他最合適他的選擇.
縱使否決我...縱使和我的期待不同...
他仍會是我最真愛的北鼻...
而試著將他"個體化",是我表達對他的愛的一種開始....

2 則留言:

  1. 海蒂這篇分享讓我想了很久
    因為這種"個體化"的思考真的跟多數中國人家庭很不一樣
    不過就像我自己也會覺得被父母當成"擁有"而很有壓力,
    所以你說從小北筆出生就要讓他有自己的空間這回事,
    我覺得真的有教育到我,
    因為我的思考模式就是承襲我的長輩,所以會想把寶寶放身旁好像是很自然的,
    總之,謝謝你這篇文,我的想法有轉換不同了!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問你哦! 你有看 "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嬰寶典" 這本書嗎? 裏面也是主張寶寶自已睡,還有一些其他的…有不少都跟"一般"的看法不同,很想聽聽你看完的想法哩!

    回覆刪除